枞阳在线

枞阳在线网站 |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

设为首页

简体 | 手机站
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 > 人文 >正文

时间:2024-10-11 20:18:06

  王汉英

  来浮山,若是抱着一个念头,像个考古学家,只为观赏古石刻而来,那么一两天里是很难看得过来。

  即使作为漫不经心的游客,着名的“因棋说法”这一块古石刻,也必然不能错过,须要好好看看。这可是顶级文人欧阳修亲临浮山聆听名僧讲解佛法的记录。据说浮山“会圣”二字俱是由这个故事衍生得来的。

  其实,浮山的禅意石刻,有很多。我还喜欢另一块国保石刻“指月石"。

  那是一个秋日的下午,可能三点多,我在单位加班写稿,突然一阵清凉的风向敞开的窗内吹来。因为楼高,风大,把那案上摊开的书页吹出些微响动,我惊讶地抬头。空气中的风,自有重量。那页码的响动,其实是旁边绿植垂下的枝条,磨擦书页的结果。

  这本大书,沉寂已久,页码相邻的纸张,常常黏在一起。早在拆开胶纸的包装前,精装封面边角已有明显破损,但内页却暂新如初,散发一丝潮湿味道。

  因为经常要查阅枞阳浮山文化,我便将这本南大出版社出版的《浮山摩崖石刻》大书,放在窗口,一张张揭开书页,给书透气。

  是什么机缘让这缕绿荫就落在这一枚书页上,与图片里的树枝重叠,悠然地伸展着,指向的内容,刚好是“指月石”这一张。我甚至还没有通读和打量这一页,仅仅是放在那里。

  那一瞬间,我张开嘴,想不起来要说什么,却不由自主的轻轻发出了一点声音:“啊?”

  也许是八开本的跨页,也许是背景全棉白的宣纸底板,竟让这一块长1.3米,宽0.4米的横幅篇额“指月石”,看起来更像一幅古画。

  被风雨剥蚀得早已陈旧的三个浅浅红色字迹——“指月石”。隶书。在青黑色长着小块铜绿地衣的崖壁上悬着。刀斧刻痕极深的边框周围,藤蔓缠绕。

  仅仅用“生机”或者“典雅”,来修辞此刻的画面冲击力,是不够的。就单是隶书“指”字的几处“横”笔微微向上的收尾,犹如一只只将飞欲飞的鸟,顿在那里。虚实难分。然后是宣纸大面积的留白。仿佛“风撼竹木”的声响,纸张上都听得见。

  我记得,我是到过“指月石”的。大约在浮山的现场实景中,我因眼花缭乱,并不能像此刻,安静的细细端详。

  “指月石”的落款,为明代天启年间浮山僧人清隐题,由号称“浮奴”的钱桥人吴德常刻,存于九带堂遗址西侧大石上。

  注释上说,清隐三岁出家,精书法,工诗文,对浮山佛教多有贡献。注释保留了清隐的一首诗。

  这首诗其实是一封信,写作背景,是清隐即将圆寂时所作。寄给当时的安徽官绅,以浮山佛教相托。

  这首诗排版在指月石的左下角,有了这首诗的布局和呼应,指月石这一页,生发出了新的生命图景。

  在浮山的宽宽窄窄的道路中,我记住的是一条“指月路”。

  那真是一条优美的原生态小路,条石铺就。七字型折向山的高处。每块条石的边缘,都布满正在生长的茵茵绿草。石级豁口的两侧,桐树和黄连木长得又高又大,枝叶成荫合抱小径。台阶中间的缝隙,树都不放过,大刺刺在路中间又长出一棵。

  这是一条上山必经的小路,像横出的一架木梯,搁于悬空的洞府二楼,通向滴珠岩,或者通向纵深处的诸多景点。

  小路的起点,醒目红色大字“指月路”标注小路命名。字体也是隶书,有点隶变的意思,古朴憨拙,非常美好。可惜记录刻字的信息风化殆尽,只余一点点刻痕,供我们猜想。是否还是那个叫“浮奴”的吴德常所刻 ?

  山路另一侧紧邻溪涧,若遇雨天,想必溪流阵阵。这样的小路,很难不想上去走一走,一走就到了岩洞上面的开阔地,指月石。

  “指月”,原指“禅宗指月”,是一段佛门着名的公案,有多种版本,中心意思是一样的。源于六祖慧能与无尽藏尼对话的一个典故:无尽藏尼对慧能说:“你连字都不识,怎谈得上解释经典呢?”慧能回答:“真理是与文字无关的,真理好像天上的明月,而文字只是指月的手指,手指可指出明月的所在,但手指并不是明月。”

  浮山这块刻有指月石的石头,据说只要有月亮出来的晚上,一定是最先照到这块巨石。这样的好风景,清隐也好,浮奴吴德常也好,想来总归亲自验证过无数次吧,最后选择这里刻下这三字真言,确实与山水相互匹配。

  很多年后,指月石处来了一个人,明了清隐的所指所思,这人也尤爱在此处独坐,望向夜空。唯月色不可辜负。这位热爱自然美学的清朝官员,在望月之余,还把这块指月石议为浮山最美山林“十坐处”之一。每坐一处,分别写诗存之。

  清隐这个大和尚,在当时的江北一带,是很有名的。香客常慕名而来,名流和士子都愿与他交往。然而,在《浮山志》的佛谱里,他仅排在宗教名宿这一栏目,没有他做过寺院方丈的记载。可能在实际的浮山佛教事务中,他主持大局还是比较多,所以一百度,网络上清隐是有主持的身份。他的介绍里,为浮山佛教多有贡献这一句,每个版本都有记,有口皆碑。

  特别是大书的注释中,重点提到了清隐的这一首诗。诗曰:“逢场一事正商量,拂地秋风一夜凉。红叶更从霜借色,清泉好为月贮光。临川鲁叟宁知老,藏壑庄生不是狂。了了乾坤双眼在,镜中花放木樨香。”

  这首诗的气质,更像一支偈子,似乎轻盈又极深邃。首联一来就转折,意指人事无常。颔联对偶,有艺术色彩。红叶从霜借色,清泉为月贮光。这一联虽是写景,却大道至简,又委婉道出,清隐即将坐化之前,要为后事提前做好安排。重点是要把浮山佛教一应事务托负给担得起的人。颈联,用孔子和庄子的典来论,大意是,有为和无为,都是自己对于生命价值的认识和选择。最后一联,委实深广,把乾坤的大与木樨的小,对立互置观照。这里的镜中,应该是指“月”。木樨是桂花。月是映现,普照一切。这是否就是佛家讲的“空”境。最后一联,其实还是清隐对自己而言的。这首诗可解可不解,高僧往往都是定中,境界非凡,我等只是就自己那点智识,来简单理解一下。

  何况诗里明线暗线交织,把一个本应四大皆空的和尚,却因牵挂未了生出的一缕羁绊,写了出来。我读了好多遍,眼泪差点掉了下来。

  萨顶顶的歌《左手指月》一度流行甚广,尤其高音穿透力极强,作词人喻江的创作灵感原来取于禅宗指月的故事。

  浮山的春天里,偶有东北人前来打卡,拍摄徒步的旅游视频,是我在网上见到拍得最直白最好看的浮山宣传视频。一口东北话的这个汉子,在向大众普及着浮山摩崖石刻的多,重要性和稀缺性。镜头一路摇过,他在会圣岩石刻长廊里打着手电观看的情景。并且这个东北人感叹,“怪不得枞阳这个小县城,居然出了好几位院士,原来他们文化的根在这里有祖传啊。”

  东北人的第一个镜头,就是“会圣古刹”。

  “会圣古刹”,原来名叫会圣寺,历史上经历过多次被毁,于上个世纪80年代重修。易名“会圣古刹”,为黑底金字,是赵朴初手书。到达会圣古刹正门的路边,有一棵古银杏树,有三百八十年的历史,冠幅大得犹如一座山丘。

  今天我不想说古银杏,我想说另一棵古树,一棵白玉兰树,在浮山金谷岩寺前的檐下,有120多年的树龄。因为我没有见过这棵白玉兰。为什么春天里,我没有来赏过这棵白玉兰呢,这是多么遗憾的事。

  我遥想这棵古白玉兰,在旱春蒙蒙细雨里盛开,是何等的惊艳,惊喜。开花的玉兰是没有叶子的,满树皆花,琥珀一样透明,除了一句“银碗里盛雪”,我的形容词简直黔驴技穷。

  黄墙、白花、乌檐,群山,大约随手一拍,就是一张风景大片吧。

  白玉兰花开为九办。佛教里九字包含至尊无上的意思。寺庙多植玉兰,竟是有这层含义。

  我来浮山,都是秋季。跟着一大群人,一个景到另一个景,在忙不迭的拍照声出,走马观花,眼睛装得虽满,却脑袋空空,稀里糊涂在浮山走了一天。

  其实我想脱离队伍,独自留在一棵银杏树下,吹风,看云,发呆,恍兮惚兮半天。如果是春天,那就在白玉兰树下发呆。这才是我想要的旅行。

  可能会跟树说一句话,问一句,白玉兰啊白玉兰,你能告诉我,是何人,在百年前植下的你。

  老银杏树啊银杏树,你有三百八十多岁的年纪,那刚好是明末年间,你可有见过浮山的清隐和尚吗。哦,你摇摇头,落下了许多黄叶。那你见过另一个看月的人,对吗?一阵风过,众鸟喧哗,银杏摆动枝丫,重重地点了点头。

  后来那个登上“指月石”望月的人,就是名臣张英。是那个写下“千里家书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。万里长城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”的张英,也是电视剧里名相张廷玉的父亲。

  张英的通透和豁达,诗里就看得出来,后世皆知吧。张英的家书诗,不仅有容乃大,具有普世的价值观,亦写出了时间。

  清隐的赠诗,也说着时间。

  桐城枞阳两地在五十年代才区划分开,之前本是一家,张英热爱浮山,当然有山水之趣,更有家园之恋。“吾邑山水,杰出江南北。而空、灵、奇、削及峰、岩、洞、壑之美,则又以浮山为最。”

  张英的浮山纪游确实不少,不光为浮山胜景分别题了诗,还文创了浮山景点。十坐处。

  “其岩洞佳胜,昔人皆有纪述,予独选“十坐处”为之纪:一日华严寺后双桂下坐、一曰金谷岩西种茶处坐、一曰紫霞关下坐、一曰妙高峰上坐、一曰首楞岩坐、一曰陆子岩前竹下坐、一口石龙松下坐、一曰指月石上坐、一曰响雪桥坐、一曰佛母岩前石楠树下坐。”

  把这一段抄上来,是因为张英的个人审美太精彩了,重新赋于了浮山园林特色,必须要单单拎出来,重新再写一篇散文,才能说得出一二。

  我感动的是早在200年前,大学士张英就为浮山十处景点一一赋诗。

  此等身望,振臂一呼,想当年浮山旅游肯定游人云集吧。

  将来浮山要拍一部纪录片,如果我是导演,第一个长镜头,我要拍月亮。拍这块“指月石”。分镜头要十个,给这个“十坐处”。空荡荡的十坐处,还得用蒙太奇手法,将书法大家撰写的张英在浮山十坐之诗,补充进到分镜头里面。是不是丰富多了。

  为什么抬头看看夜空中的明月,就觉得很美好呢。

  (注:浮山摩崖石刻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。本文来源:枞阳笔记)

稿件来源: 枞阳在线
编辑: 蒋骁飞

网站介绍 | 联系我们 | 律师声明 | 广告服务 | 举报纠错

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

皖ICP备07502865号-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